今天来聊聊关于六礼是什么意思呢,六礼是什么的文章,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六礼是什么意思呢,六礼是什么,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。
1、六礼 古代的婚姻礼仪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、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,即: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。
3、这一娶亲程式,周代即已确立,最早见于《礼记·昏义》。
4、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,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。
5、汉平帝元始三年(公元三年)曾命刘歆制婚仪。
6、汉朝以后至南北朝,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。
7、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,顾不得六礼,仅行拜时(拜公婆)之礼,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。
8、直到隋唐,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,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。
9、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,民间则嫌六礼繁琐,仅行四礼,省去问名和请期,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。
10、《朱子家礼》连纳吉也省去,仅取三礼,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。
11、清代仅重纳采、亲迎二礼,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。
12、清代《通礼》载,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、纳采、纳币、请期、亲迎五礼。
13、清末后,六礼演变纷繁,也就逐渐衰落了。
14、 纳采: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,女方家答应议婚后,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。
15、 “纳采”为六礼之首。
16、《礼记.昏义》日“:纳采者,谓采择之礼,故昏礼下达,纳采用雁也。
17、”清人秦蕙田解释说:“将欲与彼合婚姻,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,女氏许之,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礼。
18、”意为男家向女家求婚,由媒妁代为转达。
19、女家同意后,再收纳男家送来议婚的礼物。
20、纳采礼物用“雁”。
21、《仪礼士昏礼》“昏礼有六,五礼用雁,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请期、亲迎是也。
22、”至 于何故用“雁”?《仪礼士昏礼》者认为“:用雁为贽者,取其顺阴阳往来者。
23、”《白虎通.嫁娶篇》则曰:“用雁者,取其随时南北,不失其节,明不夺女子之时也。
24、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。
25、明嫁娶之礼,长幼有序,不逾越也。
26、又婚礼贽不用死雉,故用雁也。
27、”彭大翼《山北方白雁,深秋乃堂肆考》云“:《古今诗话》:来,来霜降,谓之霜信。
28、”郎瑛《七修类稿》却认为“:雁,诸书止言知时鸟也。
29、行有先后。
30、故以之执贽,以之纳采。
31、” 另外,《艺文类聚》一书中还从其他角度解释用雁之因“:雁,候阴阳,待时乃举,冬南夏北,贵有其所。
32、” 按以上各家说,纳采以及其他婚礼用雁,不外乎三层含义。
33、一是取阴阳往来,妇人从夫之义。
34、所谓“雁木落南翔,冰泮北徂”。
35、夫为阳,妇为阴,用雁者,取其妇人从夫之义。
36、二是不失时,不失节。
37、雁为候鸟,秋去春来,从不失信。
38、以上三义,其一取阴阳往来,妇人从夫显然是汉儒们的臆测,不合先秦事实。
39、后两种看法,各有所长。
40、如果仅以候鸟来看,似乎取义不足以证。
41、燕子是以时分居南北,又何独以取雁呢?看来用雁除失时之外,更有取其行止有序之义。
42、雁以转徙飞行,率以老而壮者居先引导,幼而弱者尾随其后,从不逾越。
43、而长幼有序是儒家礼法的重要原则之一,把这个原则用于婚娶,使长幼有序而行,非万不得已,不使叔季跨越伯仲而成婚,符合儒家精神。
44、而这种行止有序的行为,除雁以外,其他候鸟是没有的,故用雁为五礼之贽。
45、 除以上含义之外,用雁在当时还有喻其从一而终、不再醮之义。
46、周朝时期,从一而终的婚俗已为社会所提倡。
47、当然,从一而终不仅仅是指女子对男子的忠贞不渝,对于男子来说,同样有意义。
48、在一夫一 妻制的农业社会里,要求小农家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,这不仅是社会的需要,也是小农家庭本身的需要。
49、这类情况在《诗经》中有不少反映。
50、《诗邶风.击鼓》“: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;执子人乎,与子偕老。
51、”《郑风.女曰鸡鸣》“:宜言饮酒,与子偕老”《诗.王风.大车》:“ 谷则异室,死则同穴。
52、”诗歌中强烈地反映了人们要求配偶永不离异、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。
53、为了强化社会需求,或者时刻提醒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观念,因而把具有“从一而终”属性的鸿雁引进婚礼。
54、因此,五礼用雁,其原因就在“雁”这种候鸟兼具有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引义 问名: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。
55、 名有两种,一位名字之名即女子出生三月时所命之名。
56、二为名号之名,即以姓氏为名之类。
57、至于男子之问名,在纳采时先已通报,故问名只问女名而不及男者。
58、问名礼物仍用雁。
59、礼序为“宾执雁,请问名,主人许,宾入,授,如初礼”。
60、问名之目的有二: 一是防止同姓近亲婚姻; 二是利用问名得来的生辰年月日,占卜当事人之婚姻是否适宜。
61、 纳吉: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,备礼通知女方家,决定缔结婚姻。
62、 纳征:亦称纳币,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。
63、 请期:即男家择定婚期,备礼告知女方家,求其同意。
64、 “请吉日将迎亲,谓成礼也”。
65、即近代意义上的择日《礼仪.士昏礼》云“:请期用雁,主人辞,宾许告期,如纳征礼。
66、”男家通过卜问神灵,确定了娶亲吉日后,即派人告之女家,征求女家的意见。
67、 亲迎: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。
68、 为六礼最后一道程序,即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。
69、亲迎意义有二:一则表现由从妻居制向从夫居制转变以后,母系风俗的传承。
70、男子亲自去女家迎接新娘,表现出对女子的尊重。
71、但同时,它也含有从夫居这一婚制的到来是不可扭转的事实,表现出男子要求从夫居的强烈愿望。
72、先秦时代,人们对亲迎十分重视,自天子以至庶人多行此礼“。
73、文定厥祥,亲迎于渭。
74、”是为周文王卜得吉兆,纳征定婚后,亲迎太姒于渭水之滨。
75、“韩侯迎止,于蹶之里,百辆彭彭,八鸾锵锵”。
76、是为诸侯亲迎的隆重场面。
77、反之,若不通过亲迎之礼而成婚,则被认为不合礼制,会受到世人讥讽。
78、故班固说孔子作《春秋》是寓褒贬,“讥不亲迎”,在当时, 亲迎被看成是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基本依据。
79、凡未亲迎而夫死,女可以改嫁。
80、然而一旦举行了亲迎之礼后而夫死,按礼俗规定,新妇就只能认命“,从一而终”了。
81、 六礼已毕,只意味着完成了成妻之礼,还须在次日完成“谒舅姑”,即成妇之礼;若公婆已故,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,称“庙见”。
82、 六礼始于奴隶社会。
83、封建社会的婚姻程序,虽几经变迁,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,在唐律、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。
84、这种婚姻程序是包办强迫与买卖婚姻相结合的体现,充满浓厚的迷信色彩。
85、 通常与[三书]合称[三书六礼]。
相信通过六礼是什么这篇文章能帮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,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。
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关键词: